内容简述:
近日,《中国化学快报》(Chinese Chemical Letters)发表了题目为“Facile ammonium salt-mediated double-deck stacking strategy of Li3YCl6 halide solid electrolytes for all-solid-state lithium-metal batteries”,博士研究生刘程锦为论文第一作者,肖围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。
近年来,Li-M-X卤化物固态电解质(HSEs)因其兼具高离子电导率、优异氧化稳定性和良好机械性能而备受关注。但早期通过固相反应制备的HSEs因室温离子电导率仅约10⁻⁷ S/cm而发展缓慢。直到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的Li3YCl6(LYC)出现,才真正推动了HSEs的发展——该材料同时具备高离子电导率、可变形性和电化学稳定性。然而,现有合成技术面临严峻挑战,如传统固相反应需要长达24小时及以上的退火时间;机械球磨法则必须使用昂贵的无水卤化物原料,且需严格惰性气氛保护,制备过程中原料易粘附球磨罐壁导致产物损失。且HSEs的离子电导率表现出强烈的过程依赖性,即在不同的合成路线中可观察到数量级的变化。因此,在追求高离子导电性的同时,经济的生产和简单的加工仍然是制备HSEs的主要挑战。
针对这些瓶颈,肖围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“铵盐介导双层堆叠”制备策略,该技术通过巧妙利用NH4Cl的脱水、热分解和氯化三重协同效应,不仅有效抑制了YCl3的水解,还实现了YOCl和Y2O3向YCl3的高效转化,同时构建了更有利的制备气氛。采用该策略制备的LYC电解质具有高达2.33×10-4 S/cm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及4.01 V的电化学稳定窗口。将LYC集成到以LiCoO2为正极和Li金属为负极的全固态电池中,可在0.1 C下实现139.5 mAh/g的高初始放电比容量,5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7.7%。尤为重要的是,该策略可采用廉价的金属氧化物和水合物为原料,并成功实现潮解材料的再生利用,同时也验证了该技术在LiYF4和Li3FeCl6等其他卤化物电解质制备中的普适性。这项突破性工作为Li-M-X型HSEs的经济化规模制备提供了全新思路,将有力推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。
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No. 52274292)、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(No. 2020CFA090)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(No. 2025AFB376)和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资助。
图文摘要
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clet.2025.111603